Oden Sumiyoshi Shinsaibashi / おでん すみ吉 Blog

為什麼在關西,「おでん」會被稱為「關東煮」?

為什麼在關西,「おでん」會被稱為「關東煮」?

2025年01月25日 14:36

在關西,現在所說的「おでん」,在大正時代(1912–1926年)之前原本是指一種叫做「味噌田樂」的料理。這道菜是將豆腐塗上味噌後烤製而成的。

然而,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後,許多來自關東地區的廚師逃往關西,並將他們版本的「關東煮」帶到了關西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關西人開始將這種從關東傳來的料理稱為「おでん」。

關於名稱的由來,其實有幾種說法,以下是一些流行的解釋:

關東煮名稱的起源說法:

  1. 「從關東傳來的煮物」的意思。

  2. 由於關東大地震後,移居到關西的關東人推廣了這道菜。

  3. 江戶時代來到關西的中國人,將這道菜稱為「廣關東炖煮」,並在當地流行開來。

味道與食材的差異:
關東的「關東煮」和關西的「おでん」最大差異在於味道。關東的關東煮味道較重,調味深入食材,而關西的關東煮則使用清淡的淡口醬油,呈現出帶甜味的風格,這是關西料理的特徵之一。

食材方面,兩地也有所不同。在關西,有些店會使用鯨魚肉,牛筋幾乎是必備的食材。而在關東,則常見はんぺん(魚板)和竹輪麩。對許多關西人來說,竹輪麩可能是一種陌生的食材,這也是關東風關東煮的特色之一。